为了提高小菜蛾性信息素的实际使用效果,明确诱捕器对其性能的影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章金明等人于2008年5月至6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五种形状诱捕器诱捕效能,以期为成虫诱捕技术在十字花科蔬菜上高效应用和开发更高效的新式诱捕器提供一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小菜蛾诱芯购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载体为绿色天然橡胶(含信息素时称为诱芯,为登记注册产品),反口半钟形,下口直径1cm,高1.5cm,每个重约0.75克。
试验采用5种形状的诱捕器,分别为:①漏斗形诱捕器(the funnel trap)②翼形诱捕器(the wing trap)③三角形诱捕器④干式诱捕器⑤水桶诱捕器(the water pan trap)。
使用时诱芯放置在干式和水桶形诱捕器的水面上0.02m处,在翼形和三角形诱捕器中距胶面0.01m,在干式诱捕器中位于上部8个小孔的中间位置,水桶形、漏斗形和干式诱捕器内盛上一定量的自来水,水里添加0.5%的洗衣粉作为粘着剂。
1.2 田间诱捕试验
田间试验在杭州市余杭区志绿农业生态园进行,试验时间为2008年5-6月。供试作物为十字花科蔬菜甘蓝,品种为春丰甘蓝,面积均在5公顷左右,试验时生育期为甘蓝生长盛期到结球期。诱捕器设置离甘蓝植株顶部0.2m。试验设置了5种处理(即5种不同形状的诱捕器),每处理重复4次。试验时各诱捕器间距离大于20m,随机分布在大田中。
1.6 数据收集与统计
田间诱捕试验采用2-3天1次的调查方式,调查时间为早上8点左右,按诱捕器逐一记录诱捕到的小菜蛾数量。试验数据用DPS进行分析,方差分析方法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原始数据不做任何转换。
2 结果与分析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见表1),五种形状的信息素诱捕器对小菜蛾成虫的诱捕能力为翼形>水桶形>漏斗形或三角形>干式诱捕器。在08年度试验中,平均每日每个翼形诱捕器捕获124.47头雄蛾,水桶形为36.09头,漏斗形为22.15头,三角形为19.18头,而干式仅为0.75头,基本没有诱捕能力。其中翼形诱捕器平均每日每个诱蛾数显著高于其余四种诱捕器,诱蛾数分别是水桶形、漏斗形、三角形和干式诱捕器的3.45、5.62、6.49和165.96倍,前者与后四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见表2)。
单个翼形诱捕器2日诱捕数为510头(5月26日),水桶形为302头(5月30日),三角形为152头(5月26日),漏斗形为112头(5月26日),干式8头(5月26日)(见表2),单个诱捕器2日诱蛾数依次为翼形>水桶形>漏斗形或三角形>干式诱捕器;翼形、水桶形、漏斗形、三角形和干式诱捕器试验期间累计诱蛾数分别为13941、4042、2481、2148和84头,即诱捕器2日诱蛾数与累计诱蛾数基本一致。
在试验的13次调查中,翼形诱捕器与水桶形诱捕器诱蛾数的比值范围为1.81~6.55,平均为3.79±1.20(≠3.45),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数)×100%]为31.66%,变异系数较小表明在此试验条件下这一比值较为稳定;与三角形诱捕器诱蛾数的比值范围为4.43~12.04,平均7.21±2.15(≠6.49),变异系数为29.82%,变异系数较小;与漏斗形诱捕器诱蛾数的比值范围为3.75~24.50
石家庄黄板、粘虫胶、诱捕器厂家网址:http://shop.ebdoor.com/Shops/987347/